稅收的產生不在財務核算環節,而是在業務發生環節。做什么業務產生什么稅收,企業因有了生產經營或財產行為而交稅,不同的生產經營方式產生不同的稅收,沒有經營行為就沒有稅收。實質上,真正的納稅籌劃應該從生產經營入手,即在財務處理過程之前,業務發生之時,就應該知說起稅收籌劃,大多數企業都認為應該由財務部門去解決,稅收問題不找財務找誰?因為財務人員天天和稅務機關打交道,申報、繳稅等都是財務做的事,稅收籌劃也是涉稅問題,理所當然由財務人員負責。比如,原材料采購時,采購人員沒有按照規定取得發票,造成不能抵扣進項稅,還可能要補稅罰款;銷售人員折扣銷售時未在同一張發票上反映折扣額,折扣不能在銷售額中扣除等,企業老板往往把責任歸咎于財務人員。 有些企業每次稅務稽查都查出問題,企業受到補稅罰款的處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首當其沖也是財務人員。少數企業甚至不注重業務過程的納稅籌劃,只知道讓財務人員在賬目上做文章,甚至把做假賬、偷逃稅當成考核財務人員能力的標準。正是因為走入這種誤區,產生稅收風險的可能性非常大。 事實上,企業財務只是對企業經營成果進行正確的核算與反映,很多具體業務不是財務單方面能操作的。特別是稅收籌劃,涉及籌資、投資、生產、分配、經營方式選擇等各個方面,而且必須在稅法的框架范圍內進行規范操作。 道稅收對業務的影響。納稅籌劃并不只是財務的工作,而是決策、銷售、采購、生產等部門應該做的工作。因此,要求財務人員單獨承擔稅收籌劃風險是難以承受之重。 當然,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高質量的稅收籌劃依賴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也依賴于規范、準確的財務核算,稅收籌劃離不開財務會計處理。而且,財務的具體操作由財務人員來完成,財務人員是企業賬務處理、會計核算和申報繳稅的專職人員,也是稅收籌劃的實際操作人員。 然而,現實中,為何大部分財務人員不愿意為企業開展稅收籌劃呢?一方面,企業財務人員特別是私營企業的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主要是財務核算,提供準確、及時和系統的會計報表信息,他們只能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會計資料記賬算賬,很難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也很有限,要他們開展涉及企業經營決策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稅收籌劃,超出了財務的工作職責和決策權力。而且,目前很多企業都是聘請退休或下崗的財務人員,他們財務基本功不扎實,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有限,承擔稅收籌劃這種高智力活動顯然難以勝任。另一方面,開展籌劃不僅會給財務人員帶來大量的額外工作,而且由于稅收籌劃的風險,使財務人員面臨更大的職業風險。而大部分企業又缺乏相關的激勵機制,財務人員級別和待遇較低,既無能力,也無愿望對企業納稅實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必須走出稅收籌劃認識的誤區。業務過程產生稅收,稅怎么交不是看賬務怎么處理,而是看業務怎么做。要搞好稅收籌劃,必須對業務過程進行規范,加強業務過程的稅收管理;必須加強各部門通力協作,按照稅法的規定,結合生產經營業務進行操作,各涉稅環節統籌規劃和控制,這樣,才能真正節約稅收成本,規避稅收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