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久久|日本一区不卡|曰韩色视频|禁断介护电影|人人插人人干

載入中…
您現在的位置: 廣西暢力會計服務有限公司 >> 信息中心 >> 財稅知識 >> 正文
 
小微企業所得稅政策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未知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2/1/13


    發改委今日發布《2011—2012年中國民營經濟簡要分析報告》,報告指出,2012年中國將把保生存、謀發展作為扶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工作著力點,政策傾斜融資難的小型微型企業,擴大民間投資,發展實體經濟。

    面對當前形勢,2012年我國要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完成好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的目標任務,就必須把“保生存、謀發展”作為扶持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工作著力點,切實擺在經濟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努力為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對小型微型企業實施普惠的稅收政策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統籌考慮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現狀、轉型發展難度,以及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企業的實際情況,實施力度更大、惠及面更廣、更切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稅收優惠政策。要把直接幫助小型微型企業渡過難關作為緊要任務,將小微企業的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作為一項長期政策,按經濟形勢設定年納稅所得額門檻,以覆蓋更多的小型微型企業;將小型微型企業的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進一步提高,使更多的企業得到扶持。實行大、中、小、微型企業社會保險費率差異化政策,適度降低小微企業社會保險費率,并對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小微企業實行階段性的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家發改委關于取消253項各省(區、市)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要求,全面清理不合理收費項目。要把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作為一項長期任務,鼓勵小微企業主要依靠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允許科技型企業提取研發風險準備金并在所得稅前扣除,將購進無形資產納入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范圍,并對企業從事技術轉讓和開發以及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企業技術轉讓所得免征所得稅;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項目資金投入,對技術改造設備購置允許縮短折舊年限或者加速折舊,并提高所得稅前扣除比例。-

    對緩解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給予有力的政策傾斜

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快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出臺更為靈活且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金融政策,鼓勵并支持金融創新。首先要讓小型微型企業從正規渠道得到資金,生存下來。一方面,要繼續鼓勵商業銀行積極開發適合小型微型企業需求的多種金融產品,拓寬抵押品范圍,探索制定以專利、品牌、技術等無形資產進行抵押或質押的具體措施,加大對符合產業政策的創新型、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改革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考核方式,不僅要將貸款發放數量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更要將企業受益戶數納入考核范圍。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允許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作為主要發起人設立村鎮銀行,放寬小額貸款公司轉制條件;創新發展社區銀行、科技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等專門面向小型微型企業的金融機構,逐步做到以“草根金融”服務“草根企業”。還要小型微型企業讓以合理的價格“用得起”資金。不斷創造條件,推動小型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創建小型微型企業征信機制,整合分散在工商、稅務、銀行、海關等部門的企業信用記錄,加強信用管理,規避信用風險;加快建立銀行與擔保公司風險共擔機制,進一步提高擔保公司資金放大倍數。

不斷擴大民間投資,發展實體經濟

    努力實現“穩增長、調結構”宏觀經濟目標,必須科學引導民間資本合理投向實體經濟。首先要加大對“民間投資36條”的貫徹落實力度,對已經明確到職能部門的民間投資配套政策,督促相關部門加快制定,提出時限要求。及時開展“民間投資36條”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清理過時的、與“民間投資36條”相沖突的部門規章。關鍵要降低部分壟斷行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市場準入門檻,進一步深化石油、鐵路、電力、電信、軍工、市政公用設施等壟斷領域改革,明確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在整個國民經濟戰略布局中主要活躍的領域范圍和功能定位。切實改革審批制度,破除不合理的進入壁壘。各相關部門制定有關行業的準入標準時,要更多地聽取行業協會商會、相關民營企業的意見建議,提高決策的科學性。還要堅持“國民共進”理念,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支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強、主業突出的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或并購等多種形式依法參與國有企業分拆重組,利用市場機制、混合所有制形式促進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的相互融合。

為民營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創造有利環境

    積極走出去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吸收先進技術、突破資源瓶頸、盤活過剩產能,已經成為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民營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為此,要切實加大法律保障力度,加快制定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總體規劃,做好企業海外投資產業引導和國別指導,特別是重點引導民營企業投資周邊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盡快啟動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促進法的立法程序,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健全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信息服務體系,組建涵蓋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狀況、法律宗教概況、相關行業統計、商品貿易狀況、報關與商務實務、國別風險報告、專業機構與行業組織名錄等多方面信息的“走出去”公共和社會信息網。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設立扶持企業“走出去”財政專項資金,擴大支持經濟技術合作和國際市場開拓的財政資金規模。建立境外投資損失準備金制度和海外投資收入稅收減免制度,加快與相關國家或地區簽訂避免雙重征稅協議的進程。建立企業海外投資金融支持體系,支持社會資金設立專門的境外投資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

切實發揮工商聯商會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工商聯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和發展中國特色商會組織。目前,體現“統戰性、經濟性、民間性”有機統一的工商聯各類商會超過4萬家,在服務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當前,要把發揮工商聯商會作用作為推動中小企業保生存、謀發展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商會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引導商會在幫扶企業轉型升級方面下功夫。要真正發揮商會作用,必須通過完善政策法律、深化商會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大財稅扶持力度等,為商會營造公平、規范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