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財務管理,單位財務管理貫穿單位的整個經濟活動中,每個單位不管性質如何、規模大小均存在財務管理問題。特別的企業單位,財務管理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之中。
目前,在企業管理方面,中小企業尤其是我國的民營企業面臨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二是如何協調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內部的協調性是根本,企業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建立在內部各種資源的協調利用的基礎之上。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極為薄弱,嚴重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企業內部控制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準的重要標志。通過中外企業的大量事例,佐證一個事實“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目前內部控制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為了使中小企業合法、合規、合理、健康、有序地發展,中小企業亟待加強內部控制。
我國的民營企業發跡于20世紀80年代的短缺經濟,發展于90年代國有經濟的調整時期,近年來又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支撐經濟增長、吸收就業人口、維護經濟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其作用和地位隨著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而日益突出。然而,據統計中國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4.5年,近來又有中國民營企業“七年之癢”的說法,是什么原因造成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英年早逝或停步不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財務管理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現階段我國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財務管理認識不足,缺乏資金成本、時間價值、機會成本觀念。管理者不能從戰略的高度考慮,對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適時調整財務管理方式。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與優化,忽視了企業文化的作用;二是企業內部財務控制薄弱,缺乏制度化、系統化和目標的明確化。 “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干不了壞事,壞的制度能讓好人變壞。”因此,加強財務控制的制度化建設是改進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關鍵,是重中之重。財務控制制度化建設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建設:1、加強財務戰略控制;2、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和組織結構;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4、利用財務網絡進行全方位財務控制。
我公司根據多年從事財務工作實務操作的經驗和積累,就企業日常發生的貨幣資金業務、銷售與收款、采購與付款和成本費用項目,分別進行內部財務控制的制度化設計。對于每一塊業務都從該業務的特點、內部財務控制目標、業務操作流程和關鍵控制點四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力求達到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的制度化、系統化和目標的明確化。對改善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促進民營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會有所幫助和啟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