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終獎6個盲區 東莞時報制圖 王堯
專家提醒要合理應對新個稅法,避“盲區”、舍小利才能不吃大虧
多發1元或稅后少得萬元 個稅盲區致年終獎縮水
來源:騰訊視頻所屬欄目:騰訊視頻
年底了,你今年有年終獎發嗎?注意啦!由于今年是新個稅法實施以來發放的首次年終獎,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多發一元,到手卻少數百、數千元的情況。對此,專家提醒,要合理避開盲區,以免“得不償稅”。
年終獎如何算?
如果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工資高于或等于費用扣除額3500元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而當月工資低于費用扣除額3500元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個人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當月工資與費用扣除額(3500元)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而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確定用全年一次性獎金總額÷12(一年12個月)后得出的商數,對照工薪所得個稅稅率表即可確定。
覺得麻煩的市民可以上網搜索“個人所得稅計算器”等工具,輸入相對應的數字后能直接得出答案。
拿42萬 多1元可“虧”近兩萬
據了解,根據我國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當年終獎數額超過某個臨界點哪怕1元時,對應的納稅稅率將提高一檔,如從3%提高到10%。稅率提高,自然納稅人的納稅額也會相應地大幅增加。
如年終獎能拿到420000元左右的金領影響就大了,如果拿42萬元,那么其對應的稅率應是25%,經過計算,那么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為103995元。而假若獎金多1元,即420001元,那么其對應的稅率為30%,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即為123225.3元,須多納19230.3元的稅。
能拿到42萬元獎金的畢竟是少數,但假設一位白領能拿到18000元的年終獎,那么其應納的稅為540元,到手17460元,若多拿1元年終獎的話,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為1695.1元,其所得是16305.9,年終獎多了,反而實際到手的獎金縮水了1155.1元。
不過,同樣也存在著一個平衡點,使得獎金增加的幅度大于納稅額提高的幅度的狀態,即多發獎金稅后也能多得。比如年終獎為18001元比年終獎為18000元的少拿錢,但當年終獎超過19283.33元時,這種情況會得到改變,真正實現“多拿多得”。
年終獎有人“吃蛋”有人拿20萬
年關將近,記者了解到,在年終獎的問題上,有人“分文沒有”,有人是“盆滿缽滿”。
在廣州市某建筑公司工作的張先生來廣州5年了,除了2009年春節因為留守下來看護工地,老板發了1000元紅包外,張先生一直沒有年終獎。張先生對記者說:“今年也不期望有,只求老板別拖欠工資就行了。”
而在房地產行業的黃先生則表示一年到頭就盼著年終獎,“我們平常月工資五千多,但年終獎根據業績來算,少則可以拿到7萬元,多則可以拿到20萬元,相當于1年的工資了。”
專家分析
六個應關注的“盲區”
由于個人所得稅稅率有七檔,因此每個臨界點與平衡點之間形成了6個“盲區”。因此,找出每一級稅率對應的“盲區”,就能有效地避開“多發少得”的情況,按照稅務專家計算,這6個“盲區”分別為:
[18001元-19283.33元]
[54001元-60187.50元]
[108001元-114600元]
[420001元-447500元]
[660001元-706538.46元]
[960001元-1120000元]
專家建議
企業最好先算好賬減稅負
稅務專家建議,企業在發放年終獎時,需要合理安排好金額,適當注意避開個稅稅率中的幾個“盲區”,要計算稅后的收入,避免出現“企業多給,員工少拿”的尷尬。
若發現員工年終獎數額落入“盲區”范圍,可與員工溝通,適當減少年終獎,以“舍”來減輕負擔,企業、單位也可以把錢轉移到職工的其他福利上。
此外,企業也可做好工資和年終獎之間的調節平衡,同樣能有效避開個稅“盲區”效應影響。但企業如果想規避這方面的問題,最好找一個稅務師事務所提前進行相關安排。
網友聲音
治稅有時候還得靠疏
@日久××××53:唉!辛苦了一年,年終獎不到千元……拿什么繳稅?
@融×軒:看來有必要讓領導少發一元錢,而好好巴結一下領導了。
@葛×銀:大媒體的傳播會促進國人更加關注現行稅法和切身利益,這比每年生硬的稅收政策宣傳要有效益。提醒年終獎臨界點是我們主張的“用大禹治水的方式治稅”的具體方法之體現。治稅不能光靠堵,還要疏——疏的效果有時或許比堵好。
律師說法
年終獎是企業福利 但不能“區別對待”
“年終獎是企業自主設定的福利,國家并沒有強制規定,但如企業給員工承諾有年終獎,就不能不給。”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勞動法專業律師曾躍表示,“在年終獎問題上企業對于同崗位員工不能‘個別化’區別對待,不能出現單獨一人或一個群體沒有年終獎的情況。” (黎華聯 羅仕)